比思論壇
標題: 天文学科普与全球变暖的讨论 [打印本頁]
作者: buzhudong2 時間: 2024-11-14 21:13
標題: 天文学科普与全球变暖的讨论
1、银河系和银道面
银道面:银河系成员如恒星、尘埃云及气体等,绝大部分都对称地分布在这个平面的两侧。
银河系侧视图(来自英文wiki)
几个事实:(1)上图中太阳比例过大,实际上太阳目前距银道面的距离约为6pc,即约19.56光年。(2)银晕为环绕银心的球形区域,直接约9.8万光年,分布着一些老年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3)核球半径为7000光年,这里恒星密度很大,多数为年龄100亿年以上的老年红色恒星(红巨星)。(4)虽然尚不能100%肯定,力学计算等一系列证据表明,银河系中心区域为一个约400万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些质量集中在直径2200万公里的空间内(太阳直径的15.7倍),星系核活动十分剧烈。(5)银盘指图中蓝色区域,银河系90%的恒星位于此区域内。
下图为银河系俯视图,坐标中心为太阳,而不是银心。银河系为棒旋星系,主旋臂有4个:盾牌-半人马臂、人马臂、英仙臂、外围臂。
银河系俯视图(来自英文wiki)
2、太阳系穿越银道面
太阳占太阳系质量的99.86%,这是行星全部围绕太阳公转的原因。太阳带着太阳系中的物质以螺旋状绕银河系中心运转,2.26亿年绕银心一周。
由于太阳的运动轨迹为螺旋状,因此太阳在银道面上来回穿越,两次方向相反的穿越之间的间隔约为6500-6700万年(这个数字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正是恐龙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轨迹(来自某科普视频)
有人猜测4.4亿年前奥陶纪生物大灭绝是一次伽马射线暴发造成的,当然并没有实在的证据,此后的地质时代和物种大灭绝周期与太阳穿越银道面的周期有某种巧合,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只是一种猜测。
7500万年 1.15亿年 6500万年 1.17亿年
地球生物大灭绝的地质时代(来自百度搜索)
目前太阳在银道面北侧约6pc(约20光年)的位置,朝向银道面的运动速度约为20km/s,将于约50万年后穿越银道面。太阳穿越银道面的影响可能有:岩浆旋回、地磁极方向翻转、巨型陨石撞击、受银河系物质引力方向变化、星际尘埃浓度变化等。
3、黄道面和黄赤交角
地轴倾斜度与黄赤交角示意图(来自英文wiki)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这个角度根据简单的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就可以推导出与地轴倾斜度相等,正是这个角度形成了南北半球的四季。
地球的岁差运动(来自英文wiki)
由于太阳、行星和月亮引力的变化,造成地球的南北天极并不总指向同一个方向,而是像一个旋转不稳的陀螺,极轴会画出两个顶点相接的圆锥。极轴指向每年的变化量为岁差,这个圆锥画一圈的时间为26000年。由于岁差的存在,极轴指向的恒星也在变化,1.2万年前织女星担当着北极星的角色,与北天极最近约5º,目前勾陈一在北极星的位置上,与北天极的距离不到1º。
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引起地轴摆动为章动,这个变化与岁差相比较小,约为9"-17"(角秒)之间。黄赤交角的变化范围在22.1º到24.5º之间,目前为23.4º,并以每100年47"的速度减小。
4、对于全球变暖论调的质疑
地轴倾角的变化必然造成地球海洋、陆地受热比例发生变化,这个角度的变化很可能与地球冰川期的变化相关。西方人炒作的所谓CO2浓度升高带来的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的论调,十分可疑,其中的目的大概只有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心里最清楚,美国总统川普就对这一理论持怀疑态度。CO2在空气中的浓度一般为0.038%左右,增加为原来的3倍也只有0.114%,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人开始吃了一粒米,他肯定没吃饱,然后他又吃了2粒米,已吃的东西增加量达到了惊人的2倍之多,你说这个人吃饱了吗?
当然近些年的观测结果显示地球确实在变暖,海平面在上升,这种变化在大的时间尺度上究竟处于何种位置,还需要研究,毕竟有记载的历史相对于动辄上万上亿年的天文学尺度来说,仅相当于一瞬间而已。之前有人曾经根据研究成果做了一个全球冰川变化的动态图,冰川进退的变化完全跟人的呼吸一样,有规律的前进、后退,那可是在人类出现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说明地球冰川的进退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受到大的天文学尺度因素的影响,应该说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可能有,但也不能过高估计,更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压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借口。
5、天文学的魅力
天文学的魅力除了浩瀚的星空之外,在于它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即便是目前已知的很多事实也还处于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阶段,给想象力和理论留下巨大的空间。
夜空中弯曲的银河——鱼眼镜头拍摄(来自英文wiki)
作者: lokijyyy 時間: 2024-11-15 19:23
全球变暖不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liv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