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和“两弹一星”父辈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10-11 11:02:2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

    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功勋科学家的后辈们分享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执着追求”到极致的科学精神

    在1988年被媒体报道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之子于辛说:“我们从没问过他在做什么,他也从未告诉过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从事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氢弹。”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在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过程中,他一遇到大问题,就会将其分解成各种小问题,陆续找出其中的关键点,把每一个物理参数互相联系起来,直到理论被认证。”于辛说,大家缺什么知识或者要往这个方向发展,父亲喜欢总结理论知识在黑板上“敲重点”,甚至还将自己的理论编成讲义进行讲解。

    谈起父亲,程开甲之女程漱玉说:“1969年,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后,为了掌握有关地下核爆炸的第一手材料,程老等科学家下定决心进入地下爆心去考察。当时,考察爆心属头一次,谁也不清楚有多危险,但他们做好简单的防护措施便进入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前行。最终,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测试,获取了许多一手资料和数据。”这项事业,正像彭桓武先生题赠所说,“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舍我其谁”到无畏的责任担当

    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工作条件之艰苦却难以想象。

    于辛说,父亲于敏年轻时就有胃病,1970年去了青海221厂(当年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高原反应加上工作紧张,他的身体更加虚弱。“人家说青海有221厂,而他有‘112’或者‘122’胃病,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他早上只能吃一两,中午吃二两,晚上吃二两,身体也垮得很厉害。”他说。

    由于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大,半年后于敏回到北京的当晚便休克了。“那时我刚上小学,母亲带着我去探望父亲。”此刻,于辛眼眶泛红。那一次,于辛和母亲终于有机会探望于敏——像于敏一样,参与“两弹一星”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们,为了从事这项“秘密工作”,甘愿隐姓埋名,甚至连身边最亲的人也无法陪伴,“还好那一次,父亲生病时母亲也在身边。”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虽然在极有限的时间里与功勋后辈们对话,大家却能感受到,那时候的科学家们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心系祖国、心系人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23 06:40 , Processed in 0.02288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