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7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仿照黑土形成过程是治理关键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6-9 22:19: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几年来,李秀军和团队成员厘清了黑土农田生产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及交互作用机制,为黑土农田地力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合理的土壤团聚结构是支撑黑土地力的关键,也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交互作用的核心。李秀军表示,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团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泌的有机胶结物质和微生物自身的残体是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关键要素,贡献率占79%。

    “遏制黑土退化的关键是仿照黑土形成过程中有机残体的累积,也就是增加对农田的有机物料投入。”在李秀军看来,在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条件下,有机肥大量投入已不可能实现。因此,秸秆还田成为增加有机物料投入、解决黑土退化的唯一途径。

    庆幸的是,研究团队最终发现退化黑土具有可恢复特性。

    李秀军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连续实施秸秆还田16年,严重退化黑土的土壤有机碳可以从4.2g/kg增至12.1g/kg,年均增加18.8%。“按这样的速度,经过20年左右时间,黑土的土壤有机质可在目前基础上提高1倍以上,基本达到黑土有机质可恢复潜力的最好水平。”李秀军及其团队成员对此极具信心。

    但秸秆还田也有多种方式,如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碳化还田等。目前该团队针对前两种方式取得了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相关技术模式受到农户及推广部门的欢迎。

    以秸秆覆盖还田为例,在东北地区,秸秆覆盖很容易影响春季耕作和播种。为此,团队成员、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梁爱珍等在学习发达国家保护性耕作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发了适于黑土区特点的系列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并集成构建了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已在黑土区得到推广应用。

    据梁爱珍介绍,团队已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合作,实现了免耕精量播种机械的产业化生产,相关机械被列入了国家农机补贴目录,为研究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包括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侵蚀黑土水土保持在内的诸多技术模式已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多地得到推广应用,累计推广100余万亩,增加经济收益8000多万元,为国家黑土保护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已将该项目的相关技术模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做重点推广。

    除此之外,研究团队的改良型玉米、水稻高光效种植模式,肥沃耕层构建技术,机械化、规模化玉米—大豆高效轮作模式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树立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典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11 01:11 , Processed in 0.04438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