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难道掘金不是这样的吗? 有这样几个事实: 普拉姆利也会一点策应,但你没办法想象约基奇下场后,掘金的小个子们围绕普拉姆利打出类似的套路,当约基奇不在场时,掘金怎么看都是一支稍微打点低位的挡拆型球队; 约基奇的中远距离跳投准星大幅跳水,三分命中率只有30.7%,16英尺外长两分只有34.6%——但丝毫不影响他交出中锋第一的进攻真实正负值;
一支战术性球队,每个球员的战术参与感应该都很强,掘金不是这样,你会觉得进攻端所有画面总要停留在约基奇身上——不管那个跟他做配合的球员是谁。 所以,感谢季后赛,只有到了大家都变得极有针对性,持续拿出球队最好的一面时,你才能彻底搞清楚一支球队到底是怎么运转的——我本以为掘金靠深度打球,常规赛场均出场31.3分钟的约基奇即使不在场,他们也应该很优秀才对,结果到了更高的舞台之上,约老师不在场时,掘金百回合要输掉14.3分之多。 好了,综合以上所有内容,我们再思考一下——约老师那无与伦比的进攻影响力到底来自哪里?掘金的进攻体系又到底要如何概括? 问题1的答案是:来自约基奇这个生物体; 问题2的答案是:围绕约基奇展开。 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仅此而已。
![]()
中锋作为球场上体型最大的球员,拥有最大的掩护价值,通常也拥有最强的终结能力; 对位中锋的往往也是中锋,由于中锋拥有最强的护筐能力,所以中锋参与战术,调度对面中锋,对撕开防守有比其他位置更重要的意义。 所以绝大多数球队的挡拆战术,挡拆手利用中锋的掩护是最多的,包括无球掩护、手递手战术也是如此,中锋往往是全队战术参与度最高的球员之一——我们现下强调的3D锋线和侧翼,他们在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拉开空间的射手,战术参与度反而不如中锋。 那为什么中锋在当下的自由市场中依然不受待见呢? 因为打挡拆时,压力和技术活往往在持球手这边,中锋做掩护、终结吃饼这些活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导致中锋虽然战术参与度高,对能力要求却有相当的容忍度——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如此,但真正面对顶级的防守强度呢?
![]()
所以,你说掘金到底是什么样的战术体系?约基奇持球发起进攻,或者队友持球与他发生掩护,如果出现机会,他们就出手,没有机会,把球交给约基奇,约基奇判断场上形势,等待队友过来再做一次手递手,或者直接低位撸死对位者,或者突然看到了底角埋伏的射手出现空挡,又或者队友心领神会切入篮下,然后约基奇准确的送出炮弹。约基奇参与每一次战术配合,然后做出每一次合适的判断,让掘金的进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于是每一个回合的每一次操作都写满了约基奇三个字——无限循环,仅此而已。
![]()
我们看看约基奇的各项能力吧: 约基奇的招牌能力——传球。没有讨论的必要,放在全时代也是NBA中锋第一;
最基础的核心中锋能力——低位。前两年我们在评价约基奇的低位时,还不太敢用过于肯定的语气给予称赞,因为当时约基奇还是个产量偏低的低位单打手。18-19赛季,这份称赞不再需要有所保留,约基奇就是全联盟最好的低位单打手之一,他上个赛季打了406个回合的低位排名第6,每回合1.027分的效率超过了75%的球员,全联盟只有阿德和恩比德在产效结合上能超过约基奇。但我怀疑我们还是低估了约基奇的低位能力,他在低位持球时比任何中锋都更有能力看到出现机会的队友,这点阿德和恩比德都无法媲美; 最重要的中锋配角能力——挡拆。我们过去对约基奇挡拆能力的低估,恐怕还要胜过他的低位能力。约基奇不是一个劲爆的空接扣篮手,外拆准星大幅下滑后,他的挡拆效率比之过去还有所不及,每回合1.018分只能超过联盟39%的球员。 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至少放在约基奇身上完全不对,因为约基奇几乎比任何掩护人都要更加无视环境,也更加能容忍持球手无法创造出终结机会的甩锅——约基奇是全联盟最棒的近中距离终结者,他的一手小抛投风骚无比,在3-10英尺和10-16英尺两个区域一直拥有50%的命中率,可称近筐杜兰特,这种能力让约基奇在事实上空间存在多个瑕疵的掘金环境下,可以完全无视篮下协防完成终结。所以约基奇不会因为比赛强度的提升无法发挥挡拆威胁,他在今年季后赛就成为了全联盟最高产同时也无比高效的挡拆掩护者(季后赛最多的85次挡拆,每回合1.235分,超过季后赛90%的球员)。 约基奇在挡拆中也并不勉强出手——就是我前面说的,一次没机会,再组织下一次,可以根据形势变化改变进攻方式,把无数挡拆顺下最终转变成了队友的手递手或者自己的低位,这个能力是那些吃饼型顺下中锋绝对没法比拟的; 中锋必修配角课——前场篮板。约基奇的前场篮板率8.9%,跟庄神(15.1%)、坎特(13.8%)这种著名前场怪物差很多,甚至不如贝恩斯、帕楚里亚。但比赛观感而论,我打赌所有掘金的对手都怕极了约老师的前板,感觉他总能给点进——约老师手活好,二次进攻成功率高,但更厉害的是,约老师跟那些专职终结者相比,他会更多去高位活动,冲板只是全套进攻打完后的补充手段,这个难度比提前选位抢板的专职痴汉要更难; 诡异的中锋能力——快攻。别误会,约老师虽然有自己持球过半场的推进能力,但频频快下扣篮那本事是真没有,但能玩出收篮板的同时单手长传绝活的男人,上球能力毋庸置疑,一个赛季送出76次快攻助攻,内线球员排名第一;
现代中锋进阶能力——拉开空间。在约基奇三分和长两分命中率都崩掉的赛季里,谈拉开空间价值好像有点尴尬。我也一度怀疑过,如果约基奇三分命中率一直找不回来,未来会不会有一天,对手也肆意的把他放空在弧顶?结果约基奇季后赛39.3%的三分准星让这个怀疑暂时被搁置。 但即使约基奇三分依然不够准,我也大抵相信,他在那个位置出现还是跟一般中锋完全不同——约基奇参与战术频率太高了,导致你很难用“拉开空间”价值去评估约基奇,事实上,约基奇出手三分大多是这几种情况: 挡拆外拆; 手递手外拆; 弧顶策应,队友不好接球,于是自己投了三分; 队友觉得机会不好,回球给弧顶的约基奇,约基奇出手了三分。 真正那种队友改变阵型后给埋伏在三分线的约基奇分球的情况很少。约基奇阵地战接球投中,有53.8%的回合有人防守,在大个子球员里,只有打了23场比赛的乐福这个频率高于他,以及的确牛逼的唐斯跟他频率相当,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三分命中率去评估约基奇的远投能力和牵制力——他就是那种在哪都有威胁的球员,你要跟住了,不然他要收拾你。
![]()
以及,为了你们开心,我挂着甜甜圈出场65分钟,还要参加篮球世界杯,忘记了累不累。 |